ei会议论文返修注意事项
ei会议论文返修注意事项有哪些?投稿EI会议后,若收到“修改后录用”的通知,意味着你的研究已得到初步认可,但还需根据审稿意见进一步完善。返修是论文录用的关键一步,处理得当能大幅提升最终接收概率。以下结合常见问题,总结几点实用建议,帮助你顺利完成返修。
收到审稿意见后,先别急着动手改论文。逐条阅读意见,分清哪些是技术性问题(如实验设计、数据分析)、哪些是语言或格式问题。若遇到不理解的内容,可请教导师或同行,避免因误读意见而“跑偏”。例如,审稿人指出“实验样本量不足”,可能是质疑结果的统计意义,此时需补充数据或引用已有研究证明样本合理性。
回复信是向审稿人展示修改成果的核心文件。写作时需注意三点:
逐条回应:每条意见单独编号回复,明确说明修改位置(如“第3页第5段已补充实验细节”)。有理有据:若同意意见,直接描述修改内容;若部分采纳或反对,需用数据或文献支撑观点。例如,审稿人建议更换算法,而你认为原方法更优,可引用相关论文对比结果,证明原方法的有效性。礼貌诚恳:即使不认同意见,也要避免“硬刚”。可用“感谢您的建议,我们已尝试…但由于…原因,最终保留原方案”等措辞,既尊重审稿人,又维护自身立场。
审稿人最反感“敷衍式修改”。例如,若意见要求补充实验,但因时间有限无法完成,需在回复信中解释原因,并在论文讨论部分承认此局限性。若涉及数据分析方法调整,需同步修改图表、结果和讨论,确保全文逻辑一致。此外,语言问题不可忽视,建议用Grammarly等工具复查,或请英语母语者润色,并在回复信中附上修改证明(如“已由专业编辑润色”)。
审稿意见多未必是坏事,反而说明你的研究有价值。遇到几十条意见时,可先按“技术问题”“语言问题”“格式问题”分类,逐一攻克。若意见矛盾(如一位审稿人认可方法,另一位质疑),可在回复中平衡双方观点,强调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。
推荐阅读:ei会议投稿被拒的原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