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文期刊的即时影响因子计算
英文期刊的即时影响因子计算方法是怎样的?期刊影响因子作为衡量期刊重要性的指标,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。传统的IF计算方法是基于前两年发表论文的平均被引用次数,而即时影响因子则提供了更为动态的评估方式。这里就介绍下如何利用WebofScience数据库计算英文期刊的即时影响因子。
即时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
(一)数据收集
首先,需要登录WebofScience数据库,并选择“WebofScienceCoreCollection”。在搜索界面中,通过勾选“PublicationTitles”并输入目标期刊名称,筛选出该期刊的相关文献。
(二)计算总被引用次数
接下来,设置时间范围为所需计算即时影响因子的年份(例如,当前年份的前两年),然后点击“Refine”进行筛选。在结果界面中,找到并点击“CitationReport”,记录下该时间段内所有论文的总被引用次数。
(三)计算总论文数
同样在筛选结果界面中,找到“DocumentTypes”,点击“Seeall”,然后分别累加“Article”和“ReviewArticle”的数量,得到总论文数。
(四)计算即时影响因子
将总被引用次数除以总论文数,即可得到该期刊的即时影响因子。例如,若某期刊在2020年和2021年共发表了200篇论文,这200篇论文在2022年的总被引用次数为1200次,则该期刊的2022年即时影响因子为1200/200=6。
三、实例分析
以国际知名期刊Nature为例,我们利用WebofScience数据库计算其2022年的即时影响因子。首先,按照上述步骤筛选出2020年和2021年发表的论文,并记录下这些论文在2022年的总被引用次数为128445次。然后,累加这两年间发表的“Article”和“ReviewArticle”数量,得到总论文数为2078篇。最后,计算即时影响因子为128445/2078=61.8。
需要注意的是,由于WebofScienceCoreCollection数据库并未收全所有引用次数,以及部分期刊出版存在延迟等因素,计算得到的即时影响因子一般会比官方公布的值略小。
推荐阅读:国产SCI期刊影响因子及排名!